“医”路欢笑,“械”逅安全!—— 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科普
别让您的“神器”变“凶器”!安全使用是王道!
1.家用医疗器械:不是玩具,是“工具人”!
血压计:“亲爱的,今天血压有点高?是不是又偷偷骂老板了?”
血压计很敏感!测前安静坐5分钟,别激动、别憋尿、别跷二郎腿当大爷,袖带绑对位置(不是绑在毛衣外面当装饰!),它才能给你靠谱的“职场压力报告”。
血糖仪:“手指头:我招谁惹谁了天天被扎?”
扎手指前,洗手!洗手!再洗手!(重要的事说三遍)
别用刚抓完薯片的手去测,小心测出“椒盐味血糖值”。酒精消毒要等干透,不然稀释血液,结果比窦娥还冤。试纸条?过期勿用!它可不是陈年老酒,越陈越香。
水银体温计:“甩体温计 ≠ 甩鱼竿!”
重点来了!万一失手摔成“满地繁星”
千万别用扫把扫!别用手捡!别用吸尘器吸!(那场面堪比生化危机演习)赶紧开窗通风,用硬纸板小心收集,装进密封瓶,标注“破碎水银”,按有害垃圾处理。
安全第一,别拿“汞”来开玩笑!
电子体温计,按说明书来,别想当然塞嘴里当棒棒糖含着。水银体温计?
雾化器:“仙气飘飘?药液不能乱加料!”
加什么药、加多少,医生说了算!别自己DIY“祖传秘方雾化液”,那不是养生,是玩命。
面罩/咬嘴定期清洁消毒,不然滋生的不是细菌,是“小怪兽军团”。
2.网购医疗器械:小心“滤镜”下的坑!
“神器”陷阱:“戴上它,颈椎病好了、高血压降了,还能长高5厘米?”
醒醒!遇到这种“包治百病”的网红“神器”(磁疗项链、红外线减肥仪、量子能量手环等),快跑!医疗器械不是玄学,疗效需要科学证据支撑。
认准“国械注准”或“国械注进”字号,官方认证才是硬道理。无证产品?那可能是“智商税收割机”。
“二手”风险:“闲置99新呼吸机,骨折价!”
医疗器械不是二手包包!像隐形眼镜、助听器、注射针头、植入体内的器械等,绝对不要买二手!卫生、性能、适配性都是大问题。
买它?省下的钱可能还不够后续看病的。
3.说明书:最容易被忽视的“武林秘籍”
“字太多懒得看?”
说明书不是摆设!它是你“神器”的使用宝典、安全密码、保修凭证!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、禁忌症、怎么清洁、怎么存放、多久换电池/耗材… 答案都在里面。花5分钟读懂它,胜过事后拍大腿!别等到机器“罢工”了才想起翻箱倒柜找说明书。
4. 维护与保养:爱它,就好好“伺候”它!
“器械也想做SPA”
定期清洁消毒!该换的耗材(棉签、试纸、滤芯、电池)及时换!别让灰尘和细菌在机器里“安家落户开Party”。存放也要讲究,怕潮的别放浴室,怕高温的别放暖气片旁边当“暖宝宝”。善待你的器械,它才能长久为你服务。
5. 感觉不对?快撤!找专家!
“我的血糖仪说我快成仙了?”或者“这按摩仪按得我骨头咔咔响?”
如果使用医疗器械时感觉疼痛、不适,或者结果异常得离谱,立刻!马上!停止使用!别硬撑,也别自行当医生。
带上你的“神器”,麻溜地去咨询医生、药师或者找厂家售后!
安全无小事,感觉不对就撤退!
总结语:
打竹板,响连天,医疗器械安全记心间!
血压计,要安静,袖带绑对位置别乱拧!
血糖仪,讲卫生,脏手乱测可不行!
体温计,小心用,水银破碎处理要机灵!
网购“神器”擦亮眼,“械”字批号是关键!
说明书,是宝典,别让它躺抽屉里睡大觉!
感觉不对马上停,快找医生来评定!
安全使用莫大意,健康生活笑嘻嘻!笑嘻嘻!
安全用‘械’无小事,科学规范是正道!您的健康,‘械’手共保!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